姓名:李欣欣
班级:2021级经济学1班
专访问题:
1.请问你们是怎样安排正式比赛那几天的时间呢?
正式比赛前一天下午18:00发布题目后,我们团队针对各个题目组内讨论,基本确定选题。
第一天上午正式确定题目,查阅相关文献。确定了问题的基本模型,并尝试建模解题,“论文手”准备撰写问题重述部分。下午,我们经过分析建立初步模型,“论文手”对应地开始写问题一模型的分析,以及问题一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晚上进行编程,得到初步计算结果,此时问题一解题全部结束,对应的论文部分也已全部整理完成。开始分析问题二,并建立模型,基本凌晨左右开始休息。
第二天我们继续分析问题二,与问题一解题顺序一样,同时考虑对第一个模型进行优化。晚上得到了第二个模型的计算结果,“论文手”对应整理求解结果,构建论文并和团队讨论了问题三,整理出问题三的基本框架。第三天上午团队进一步完善问题三并完成问题四。此时解题部分已完成,小组分工制作相关图表,并完成模型假设、符号说明、模型的评价与推广部分。下午又仔细修改摘要部分(很重要!),并整理附录,提交论文。
2.请问你们在算法模型的选择上有什么技巧吗?
首先,我们需要熟悉四大基本模型,即评价模型、预测模型、优化模型和数理统计模型,了解每种模型细分的基本分析模型。其次,先确定题目所属类型,针对题目具体分析。例如,题目寻求在某种风险下如何取得收益最大,此题属于优化类问题,对应地就应该使用优化模型。再次,根据数据类型和题目要求,确定应该使用四大模型下哪一个或多个细分模型。最后,对于一个问题,有时不仅仅使用一个模型,可以先用基本模型对问题进行初步求解,再使用更前沿的、更高级的模型进行模型优化与对比,以求得更精确的计算结果。
3.对于一个想要参加数模竞赛的零基础小白,有哪些经验和建议?
首先,组队。组队找到靠谱的队友是后面比赛顺利的前提。选择队友有以下两个注意事项:①靠谱队友,不然比赛做着做着跑路了是真的心塞。个人建议比赛队友尽量选熟悉的人,特别是想要多参加比赛的长期搭档,这样队友间默契度更高,更方便交流,并且熟人知根知底,靠谱不跑路。②一般比较合理的队员配置是建模+编程+论文,建模同学需要熟悉常用的数学建模算法以及与实际问题的对应;编程同学要擅长实现常用的算法(数学建模一般使用MATLAB与Python较多,这两门语言至少需要会一门);论文同学至少需要熟练使用MS Office, 在Word之外Excel在比赛中也是会偶尔使用到。当然,实际中任务大概率会有所交叉,但是这三种技能要保证队伍中至少有一个人熟悉。
其次,积累必要的参赛知识。理论学习基本的大学数学是需要的,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基本大部分专业都会涉及。除此之外,《统计学》在部分题目中也很重要,这里推荐一些书籍,大家可以参考:
①《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司守奎等,数学建模入门知名书籍,以实例的形式讲解了很多常用算法,这本一定要看。
②《数学模型》——姜启源等, 领域内出名教材, 很多学校开设课程配套教材,但是理论性较强,时间充裕可以学习。
③《MATLAB数学建模方法与实践》——卓金武等, 非常实用,前半部分以实例形式讲解常用算法的使用,后半部分结合具体的赛题进行讲解。
再次,赛前模拟、练习。训练最好的方法就是结合实际赛题进行训练,建议拿国赛题目进行练习,因为不同比赛虽然题目有所差异,但是类型基本相似,而且国赛的赛题质量一般是较高的,值得拿来学习。通过看国赛往年赛题与对应的优秀论文,可以了解比赛赛题的常见类型,以及每种类型的大致求解思路,学习优秀论文是如何解决问题和撰写的,能够有效提升数学建模能力。同时,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类型具体题目,进行实操训练,全程自己复现一遍解决,这个过程只要用心做了,能力一定会得到大幅提高。
最后,合理安排时间。根据团队的具体情况和比赛时间,选择适合的节奏,合理安排时间。一定要记住,论文的完整度是最重要的,要在保证提交一篇完整论文的前提下,对模型和论文润色。
姓名:胥悠然
班级:202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1班
专访问题:
1.请问你进行了哪些赛前准备?
我在暑期培训的时候认真学习基础知识、不马虎。语言上学习C语言、python语言和对Matlab的使用,了解数学建模会用到的一些基础模型。
2. 对于参赛经验零基础的小白,你有哪些经验和建议?
首先,要勇于参加比赛,比赛前好好准备,尤其培训期间不能马马虎虎,只是过去打个卡,要在培训期间熟悉比赛的全部流程。其次,在现有的基础上拓宽学习数学模型、编程技术的方式方法。这样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最快最优的解题方法。最后,相互鼓励。比赛时间有限,如果想完成题目,可能就需要放弃睡觉和吃饭的时间,过程很艰难,但是团队之间相互鼓励、打气和督促,很容易就坚持下来了。
姓名:张芮
班级:2021级经济学1班
专访问题:
1.请问你们在选择赛题上有什么技巧吗?
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适合自己团队的题目。比赛时选的是C题,因为里面的4道题目可以运用到我学过的统计学知识,与我自己所学的专业相关且题目所要运用的数学模型和数学思维是我之前研究并运用过的,所以对于我们团队来说比较好上手。
2.你们是如何进行团队内分工的?
团队共3人,根据每人擅长方向分为建模手(数学分析手)、论文手和编程手。其中,我的身份是建模手,负责查阅文献、思考运用什么思路和模型解决题目,需要在比赛前花大量时间不断积累创新的数学模型,同时配合两位队友、充分交流,比赛时和编程手一起负责修改模型算法、代码解题。还负责决定题目的主要模型,并根据论文手提出的思路、意见进行模型的修改和思路的纠正。
论文手:在正式比赛前负责历届国赛的模拟练习,学习优秀国奖论文的标准格式,并形成完善论文的模板框架,和建模手、编程手充分交流模型的解题思路,并将其通过专业术语复刻在论文中,尽量保持与另外两位解题者的同频,防止时间不足。
编程手:熟练掌握算法模型的代码,并且要会修改,需要具有各种数学模型的代码基础,与建模手一起配合敲代码。在完成四道题代码的基础上,建模手和编程手帮助论文手继续完成论文,集中讨论如何修改并反复检查,完善论文的不足。
3.对于一个想要参加数模竞赛的零基础小白,你有哪些经验和建议?
赛前进行充分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模拟训练。通过B站课程等平台学习相关资料,比如经典的《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进行模型的学习,防止做题时一头雾水。以我们团队为例:比赛前论文手在B站上学习国奖论文各部分撰写的排版范例和关联,我和代码手负责学习了算法模型,并学习软件编程进行模型的修改。在掌握了一定的模型基础之上,团队三人多次根据历年来国赛题目,进行实战演练,学习优秀国奖论文的模型思路,了解比赛的常见模型,在这期间不断地培养默契度,提升思考能力和改善思维方式,在每一次练习结束后总结复盘,不断积累数学建模的经验。
(撰稿人:王春男 图片:经济学院网宣部 学院初审:王静 学院复审:孟继超 学院终审:房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