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代码:04010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适应国家和皖北地区中小学教育改革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教育事业,具备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扎实的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把握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胜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和环境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创新融合等工作,能够引领和推动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在中小学校从事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支持教学管理与研究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毕业5年后预期能够达成的目标是:
目标1:教育理念。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和教师观,热爱教育事业,认同教师职业,恪守职业道德,以教育技术(学)为志业并依法执教;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学习观、学生观和审美观,热爱学生,立志促进学生学习,成为学生成长的领路人。
目标2:学会育人。具有全程育人、立体育人意识,能够在信息技术教育实践中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自觉进行育人活动;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富有教学改革的意识,敢于课程创新;具有从事教育技术工作所需要的教育学、学习科学、传播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和艺术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媒体与艺术基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基础、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教育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信息化教育装备与环境开发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具有教育技术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具有扎实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力,具有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目标3:创新能力。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教育技术领域的主流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进行研究和创新,能够在规范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可信性结论。
目标4:社会服务。主动投入社会服务,崇尚劳动光荣;能够指导学生家长和社区成员开展基于技术的学习活动;能够敏锐地捕捉与合理地应对信息化环境可能给教育带来的突发事件;能够利用互联网发布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成果和新见解。
目标5:终身学习。能够运用反思和批判性思维,紧跟教育技术(学)发展动态,完善自主学习的能力,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实现自我专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同步。
二、毕业要求
学生修满专业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分,并满足下列要求可以毕业。
(一)践行师德
1.师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指标点1.1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指标点1.2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立德树人为己任;了解中小学教师的责任与权利。
指标点1.3 了解我国的教育政策法规与法律,能依法执教,遵守教师职业法规。
指标点1.4 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成长规律。
2.教育情怀。认同教育技术(学)对教育发展的意义,理解教育技术(学)和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具有良好的从教意愿,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投身于教育技术研究和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对学生富有爱心、责任心,愿做学生发展的引路人。
指标点2.1 自愿选择教师职业并能长期坚持自己的选择,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热爱教育事业,立志成为“四有”好教师。
指标点2.2 能够理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师职业的工作价值、特殊性和创造性,对于学校信息技术相关的事务自愿展开专业思考与判断。
指标点2.3 认同面向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和审美观。
指标点2.4 熟悉理解青少年发展的主要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熟悉并尊重学生年龄特征、人格和个体差异,愿意成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
(二)学会教学
3.学科素养。掌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框架,了解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社会实践的关系;具备计算思维,扎实掌握计算机编程开发的基本思想和知识技能,进行多媒体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掌握新兴信息技术及其教育应用。掌握教育学、学习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等基础知识,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教育学的过程,能够进行信息化资源和环境的开发与建设。
指标点3.1 掌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框架,了解我国教育技术建设与发展的趋势,知道教育技术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实践的关系。
指标点3.2 具有开阔的专业视野和系统思考能力,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对教育问题进行推理、实验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指标点3.3 具备计算思维,扎实掌握计算机编程开发的基本思想和知识技能,进行多媒体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掌握新兴信息技术及其教育应用。
指标点3.4 对学习科学的知识有深刻的理解,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过程的优化,并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和环境的开发与建设。
4.教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能够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针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的特点,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的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指标点4.1 熟悉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研究方法,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工作,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能力。
指标点4.2 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独立设计和实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案。
指标点4.3善于观察与倾听,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能够记录、分析与解读学生的学习行为。
指标点4.4了解信息化教学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领域的教学与管理工作。
(三)学会育人
5.班级管理。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
指标点5.1 了解中小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了解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能够针对不同年龄班级实施有效的组织管理,并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指标点5.2 了解中小学生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学会处理中小学生特别是青春期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指标点5.3 能合理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6.综合育人。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习惯养成的规律;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指标点6.1 熟悉学生的发展规律,能够运用观察、谈话、倾听、作品分析等方法来洞察中小学生发展的需要。
指标点6.2 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育人价值,有意识地通过学科教学及其活动开展育人工作。
指标点6.3 能创新利用信息技术环境主动与家庭、社区交流合作,改进家校共育效果。
(四)学会发展
7.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的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与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
指标点7.1 主动思考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内容、专业发展的阶段与途径,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专业发展的理念。
指标点7.2 跟踪国内外教育技术(学)发展趋势,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能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个人职业发展的目标和路径。
指标点7.3 反思教师发展的影响因素,掌握信息化教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基本的研究能力。
8.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以及信息技术在构建学习共同体中的意义,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具有沟通合作技能,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的体验。
指标点8.1 能够阅读外文资料并进行国际交流与学习。运用合作沟通、团队协作等模式,开展学习与交流。
指标点8.2 融合多种学习方式,体验小组互助的经历,并能够理解和分享自己与他人的成长经验。
三、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的矩阵表
表1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的矩阵表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
目标1 教育理念 |
目标2 学会育人 |
目标3 创新能力 |
目标4 社会服务 |
目标5 终身学习 |
指标点1.1 |
H |
|
|
H |
|
指标点1.2 |
H |
|
|
M |
|
指标点1.3 |
H |
M |
|
M |
|
指标点1.4 |
H |
M |
|
H |
H |
指标点2.1 |
H |
M |
|
H |
H |
指标点2.2 |
M |
M |
H |
H |
|
指标点2.3 |
H |
H |
|
H |
H |
指标点2.4 |
H |
H |
|
H |
H |
指标点3.1 |
M |
H |
H |
H |
M |
指标点3.2 |
M |
H |
H |
H |
H |
指标点3.3 |
|
H |
H |
M |
|
指标点3.4 |
|
H |
H |
H |
|
指标点4.1 |
M |
H |
|
H |
M |
指标点4.2 |
H |
H |
|
H |
|
指标点4.3 |
|
H |
|
H |
|
指标点4.4 |
H |
H |
|
H |
|
指标点5.1 |
|
|
|
M |
|
指标点5.2 |
H |
|
|
H |
|
指标点5.3 |
M |
M |
|
M |
|
指标点6.1 |
H |
M |
|
H |
|
指标点6.2 |
H |
H |
|
H |
|
指标点6.3 |
M |
M |
|
H |
|
指标点7.1 |
H |
M |
|
M |
H |
指标点7.2 |
M |
M |
|
M |
H |
指标点7.3 |
|
H |
H |
M |
H |
指标点8.1 |
|
M |
H |
M |
H |
指标点8.2 |
M |
H |
H |
M |
H |
四、学制、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学制:标准学制为4年,学生修读年限3-6年
毕业学分:160学分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
教育技术学、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学习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系统设计
六、核心课程
高等数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媒体艺术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基础,摄影摄像基础,数字图像处理,数字视频处理,动画制作,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制作,认知与设计,教育统计中SPSS的应用,远程教育学,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七、主要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
信息化教学案例设计、在线课程开发与制作、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数字视频的创作和评价、多媒体课件创作、微课的设计与开发、移动学习终端的设计与开发、中小学steam项目的设计,智慧校园的设计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