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喜迎建党100周年“跟党走看变化——马院学子新春家乡行”之四十五

发布日期:2021-03-04    作者:     来源:     点击:

还记得研究生面试的时候,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描述一下你的家乡。我记得我当时的回答是:我的家乡是安徽阜阳,我在这个地方生活,我在这个地方学习,我在这个地方工作。

作为阜阳的土著,我确实没有想到人生的前半段会扎根在这里。在村里读的小学,在镇上读完中学,在县城度过了高中生涯,大学就来到阜城,毕业后考到了当地的司法部门。就这样,在工作、学习、生活的三联中与阜阳有了不解之缘。

作为一名八零后,我不知道别的孩子经历过什么,我说我纺过棉花,摔过土坯,直到95年村中才通上电,听起来会不会有那么一种违和感?幼时经历的这些并没有让我觉得痛苦,因为我看到的周遭都是这样的状况,理所当然的认为这就是该有的状态。可是无法否认的是这就是贫困!不单单是物质上,更是在精神上。随着年岁的增加,随着阅历的增长,看到了差距,也看到了痛苦。有时候我在想我能为这里做些什么?2014年我等到了这样一个时机,作为选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开展扶贫工作。一干就是两届,一待就是六年。如果说家乡有什么变化,那么肉眼可见的改变就是基础设施的完善。

前段时间,一贫困户去世,工作队去送最后一程。踏上那进入旧宅的水泥路,一串熟悉的数字就出现在脑海里。这是一条东西37米南北139米的直角路,泥泞路面占135米,道路尽头有4户贫困户,80岁以上的老人有6人。这个三年前的数字我一直记得,如此清晰而又深刻。

2017年入冬,霜降的节气连接着不远处的冬天,风开始大把地扯下落叶将它编织成雪的前言,我在这样的季节里走访。这条泥泞的路上,入冬的枯叶点缀两旁,若少了关于困苦的点缀,也不失为一幅美的篇章。我想用轻松的笔触去写下关于那个冬天的记忆,却在这样的一条路上心绪不畅。

在这条路上有一个安静的老人,每天都坐在门口,自从瘫痪后,这一坐就是14年。问起老人上一次走出家门是什么时候,老人说已经记不清楚了,晴天里尚有三轮车可以出入,阴雨天里,哪里还有出行的道路?有一句话叫做:是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平淡的生活限制了你对困苦艰难的想象。早在2015年时,走访了一户贫困户,过道外面的路上支起了一张床,一个老人就那样坐在风口,问起缘由,孩子在外地营生,老伴出去办事,而他无法行动,如果在屋里,万一出了什么意外情况别人无法得知,所以宁愿在腊月的寒风里待着,而他所谓的房子不过是东西通透的过道加了一块布帘。

这条路的尽头是一个69岁的老人,是曾经的贫困户,经过共同的努力实现了脱贫,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脱贫后第二年的6月17日,老人在去集市卖瓜的路上出了车祸,被截去双腿。一看你可能认为看到的是一个跪在地上的老人,其实不是。因为没有了双腿,他就手脚并用,一点一点的移动着,去捡拾外面的枯枝。这个69岁的老人有着比同龄人更多的沧桑,在那个寒意袭来的时候,从他的眼中我看到的是落寞和悲凉。走进他家的院子,坐在门口目光呆滞的一个老太太就是他的老伴,15年前就因瘫痪而无法劳动。他这一家似乎不幸的事情太多,大女儿在30多岁时去世了,二儿子远走他乡做了上门女婿。有人说一房二人三餐四季,就是浪漫的追求,可是看到这个被截去双腿的老人还要一点点的移动去捡拾枯枝,去照料这个瘫痪的老伴,几十年的风雨不弃,又有谁还能说自己的浪漫是浪漫呢?他们没有去争取过什么,可是我们却不得不做,扶贫工作队,以及党和政府,在考虑他们门前的道路。他们需要出去,哪怕只是看看村外的田野,还有那曾经的西瓜地。

生活在农村的缘故,对于贫困和出行有着太多真切的感触。一九九六年的时候,我在村里的小学读二年级,每天要在几公里的路上走上三个来回(那时候早上五六点到校上早自习,八点多到十二点是上午的课程,然后就是下午的课程。)刮风下雨时怕的不是路途的遥远,而是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没有一双属于自己的胶鞋。那年的入冬下起大雨,下午放学时便踩着水坑深一脚浅一脚回去。泡沫底的布鞋,脚后跟已经磨成了洞,一上路鞋里面都是泥水,穿上和脱下已经没有了区别就是这样也没有舍得把鞋丢掉,我用红薯秧把两只鞋从破洞里穿起来,光着脚踩着水坑拉着鞋就回家了。那泥坑里的冰冷透过脚底直往心里钻,或许是冻麻木的缘故,回到家赤脚踏上屋里的土地,一下子觉得特别温暖。那一刻直到现在我都记得很深。什么时候能有一双自己的胶鞋,什么时候能有一条不再泥泞的道路,就成了雨天里心头的一种期冀。

那天上午我的到来,立马围上了一群人。他们说刘书记你又来啦?是的,刘书记来了,来看看这条道路,来看看乡亲出行。他说下午就来测量,回去就写申请。他说这条路要修,没有钱就去申请,哪怕是去化缘,哪怕是去募集,哪怕......而他终究没有再说下去。幼时的困苦被那个落寞的冬天渲染出了泪水,在泪水滑落之前说出,对你,我们从未忘记的诺言。

后续是这条路在随的一个月内就修好了。工作队向单位写了申请,向社会募集了资金,同时修好的还有另一条贫困户众多的出行道路。看着这些改变,工作队的报告也从当初的新修道路多少条多少米到后来的全村尚有未修道路多少条再到最后的一句进村连庄接户道路全部硬化。诚如那句话所说,修的是路,改变的是村容村貌,联系的是党心民心。

在吊唁回去的路上,我看到,那曾经的一位老人驾驶着电动车,正行走在这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上,他的头顶,太阳从东南方向照来,他的前面,是一片开阔的光亮。

什么是改变?改变就是全党全国一心,我们完成了脱贫攻坚;改变就是农村旧貌换新颜,老百姓不断增强的幸福感;改变就是不惧洪水来临我们有能力确保江淮安澜;改变就是实现全面小康,我们迎来党的百年华诞。

(2020级研究生:刘长城 指导老师:王继云 学院审核:高思杰)

上一条:喜迎建党100周年“跟党走看变化——马院学子新春家乡行”之四十六
下一条:喜迎建党100周年“跟党走看变化——马院学子新春家乡行”之四十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