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六安的四十年变化
我的家乡是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的六安市,这里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喧闹,但却承载着我所有美好的记忆。她陪伴着我成长,我也目睹了她的蜕变。
记忆中小时候的家乡,没有高楼林立,没有车水马龙,生活节奏也不像现在这么急促,只有奶奶拉着我的手目送着我进入校园。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记忆中的小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栋栋楼房平地而起,马路上汽车一辆接着一辆,不分昼夜。
1978年12月,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集体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七十多岁的奶奶可以说是改革开放最好的见证者。“这里从前可都是寸草不生呢!”每次陪奶奶出来散步,奶奶总会指着远处新开发的那块地,语重心长地重复着这句话。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奶奶的讲述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这四十多年来的改革发展对上一代和我们这一代人的巨大改观,从各个方面都是如此。据说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从一穷二白贫困线上走来,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虽然与一九四九年前相比,生活状况的确有了很大改善,但当时生活水平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要。普遍物资匮乏,什么东西都供不应求,“千种商品千种票”。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离开了票无法生活。那时人们只能节衣缩食,一切只能将就将就,谈不上满足二字,生活窘迫,几乎大家都是如此。而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在政策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由于处在这样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大环境中,再加上政府的大力倡导,很快国内的经济就有了大幅度提升,市场经济有了很好发展,国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在生活方面,据奶奶说,四十多年前,他们住在用稻草搭成、土泥砌成的平房理,冬天穿不上棉衣,脚上穿着露脚趾的鞋子;到了夏天,只能把破棉袄的棉絮掏出之后再穿,还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台小小黑白电视机已是奢侈品,但如今彩电已不足为奇,透过屏幕人们大开眼界。人们也都住进了温暖舒适的家,过去那种屋漏偏遭连阴雨的现象再也不见了。多雨季节里坑坑洼洼、泥泞、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也没了影踪,取而代之的是笔直宽敞的柏油路面。过去孩子们上幼儿园,家长只能骑自行车接送,如今家家买上了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甚至还有小汽车用来接送孩子。奶奶的这些话让我明白了改革开放带给家乡的巨大变化。如今,人们冬天穿的是保暖内衣、羊毛衫,外面穿着羽绒服,暖和极了,大人孩子人人如此。对于老年人,国家还给予了养老保险,以确保他们能够安享晚年,这也充分体现了党以民为本的方针。
在医疗保障方面,国家给我们老人个性照顾,凡是门诊住院看病,病人只负担少量的支出,大头还是国家给予支付。近几年来,国家又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给老百姓办起了医疗保险,只需交纳一点费用,即可享受国家的高额补贴,看病住院70%、80%都是由国家支付,完完全全是为了我们老百姓着想。
正是因为有了党的正确领导,我的家乡才能一步步走向蜕变,人民的生活才能一天更比一天好。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更要坚定跟党走,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8级思政1班:魏雅馨 指导老师 宋俊义 学院审核:高思杰)
上一条:喜迎建党100周年“跟党走看变化——马院学子新春家乡行”之四十三 下一条:喜迎建党100周年“跟党走看变化——马院学子新春家乡行”之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