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我爸常说,他那会上学的时候,条件可艰苦了,光是从家到学校,就要步行两个多小时,中间还得坐船过河。每当他跟我回忆起那段求学时光,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个男孩的身影:身上穿着洗得发白的罩衫,裤脚有些窘涩地短了一截,肩上还斜挎着一个旧旧的布包,眉眼间交杂的是孩童的稚嫩和少年的青涩。四五点天际刚刚泛白,他便要从家里出发了,揣上母亲热在锅里的糯米粑粑,跨过院里那道水泥门槛,踏上了那条让他既畏缩又憧憬的求学之路。
为何畏缩呢?的确是苦呀,十几公里的路程,硬生生的用双脚走了好几年。有时还得背着一大袋面交给食堂,作为这一学期的粮食。最怕的是下雨天,村里的泥巴路坑坑洼洼,布满泥泞,不时可以看见半露出土层的石块。老天不作美,呼啦呼啦风吹得孩子的伞摇摇晃晃,风裹着雨打在脸上顺着睫毛往下淌,只见眼前白茫茫一片,看不清弯曲的小路上是坑是洼,深一脚,浅一脚,趔趔趄趄。这一路上的艰辛和劳顿令我生畏,老一辈读书人的坚强意志也令我肃然起敬。
为何憧憬呢?在那个年代,读书或许就是走出田埂的唯一途径。男孩当年成绩优异,敏而好学,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显然不是他的归宿。为了争那口气,为了追那束光,他选择了拼搏。
后来这个走在艰辛上学路上的男孩,走出了田埂,走上了讲台,放下了镰刀,拿起了粉笔,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故事里的男孩是我爸爸,故事里的那条泥巴路是爷爷奶奶村前的那条路。爸爸早已褪去了男孩的稚气,那条泥巴路也早已不再泥泞。
在我的印象里,小的时候,去爷爷奶奶家的路很长很长,长时间的颠簸总让我头晕呕吐。那时去村里,还得乘坐一种铁皮的大三轮,外表的蓝漆经常年的风雨和行车的剐蹭,变得斑驳暗淡,甚至还有一块一块的凹陷。这种铁皮大三轮已经慢慢退出我的记忆了,但是当时挤在车厢里的情景倒是难以忘怀:潮湿昏暗的车厢,分布在两侧的硬邦邦的座位;“还能上,还能上!”司机对着下面的人招手,全然不顾车内已经挤满了乘客;一路颠簸,挤得前胸贴后背的人们在一起摇晃,要是不小心轧上个小石子,一车厢的人都能跳起迪斯科。
后来,家家户户都有了小轿车,这种独特的交通工具也就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我至今都没有再见过一辆。那条路也悄悄发生了许多变化:坑坑洼洼的泥巴路,铺上了一层石子,又过了几年,摇身一变成了水泥路,再到如今,已经是宽敞平整的柏油路了。
与此同时,村里的生活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拿我爷爷奶奶家来说吧,屋里装上了电视、空调、热水器,甚至还装了网线,爷爷不落伍地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平日里还能来个视频聊天呢。这一个又一个巨大的变化,不禁让我感叹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发展!
爸爸当年的艰辛求学路,让我看到了青年一代的理想、本领和担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家乡那条泥泞不堪的泥巴路,到如今宽阔平整的泊油路,印证着我们跟着党走过的正确的发展之路。一个个政策下达,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等等,正一点一点地改变着落后封闭的农村,使之变得活力四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的振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是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助力。
作为当今时代冉冉升起并逐渐散发光芒的时代新星,我们应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和担当,走出一条青年的奋斗里程,踏上中国梦的征途。这条路,如同烟火,偶尔冷漠受挫,但是终归发展火热;恰似人间,终有光明时刻。
(20级思政一班:刘骁 指导老师:郝海洪 学院审核:高思杰)
上一条:喜迎建党100周年“跟党走看变化——马院学子新春家乡行”之六 下一条:喜迎建党100周年:“跟党走看变化——马院学子新春家乡行”之四:天地之美美在黄山 人生有梦梦圆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