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百年征程体悟家乡蝶变
生于斯,长于斯,一个人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的家乡,而身在其中的我们总会不禁感叹她的日新月异。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地实施,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体系等,这一桩桩一件件大事,都让我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而我的家乡也在党的带领下,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
“淮南望江南,千里碧山对。我行倦过之,半落青天外。”李白的这首《赠从弟宣州长史昭》中的江南指的便是我的家乡——安徽宣城。宣城坐落于皖东南,物资充盈,自古有“南宣北合”一说,有着“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素有“宣城自古诗人地”“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之称。近年来,在党的带领下,宣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依靠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和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宣城主城区主要分布在“两水”宛溪、句溪之间,依靠凤凰桥、济川桥沟通江水两岸。我记忆中每次进城,都需要通过济川桥,桥中有熙熙攘攘的人群穿过。桥的两岸有很多棚户区,棚户矮小且破烂,与现代化的高楼互相映衬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略显混乱的集市,便是我小时候对这座古城的最大印象。如今,济川桥和凤凰桥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获得了新生。除此之外,芜宣机场、商合杭高铁的贯通也极大地改善了宣城地区的交通状况。从小桥变大桥,从窄路变宽路,这一座座大桥、一条条宽路正是家乡通往小康生活的康庄大道。
一诺千金重,立誓扫贫穷,风餐露宿,客里谁识步匆匆?皖南地区地貌复杂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以致对外交流不便,加之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其依然存在不少贫苦地区。在党中央的带领下,宣城打响了“脱贫攻坚”攻坚战,近年来,累计脱贫42502户88272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显著提高,我所居住的沈村镇,修建了通往市区的柏油马路,开通了城乡公交车,极大的缩短了进城时间。靠近南漪湖畔的小村庄,家家户户都开办了农家乐,每到节假日,村里的田间地头遍布着来此观光休闲的游客,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钱袋子鼓起来了,生活自然也就改善了。试看千间广厦,大庇普天寒士,万户日曈曈。满县花争艳,千里共春风。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昨日之宣州早已“脱胎换骨”,今日之宣州红旗飘飘,一片盛世。在建党百年之际,我回到家乡,于敬亭之巅,看家乡之变化。敬亭山下百顷竹,中有诗人小谢城;城高跨楼满金碧,下听一溪寒水声。完善的城市绿化与雄伟的城市建筑融为一体,让我真正明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昔日的皖南小城已成为安徽在“长三角”产业承接的先锋队,是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宣城人,我为家乡的快速发展感到无比自豪。
沧桑最是宛陵水,历尽沉浮不断流。“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被实践验证了的真理,宣城正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才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回首岁月峥嵘,皆蕴就、襟怀闳廓,看百年烟艇,今朝终作,巨轮磅礴。马院学子乘巨轮、踏破浪,为民族复兴而奋斗!
(21级思政3班:康文俊 指导教师:赵永明 终审:高思杰)
上一条:歌颂百年成就 喜迎二十大——马院学子新春家乡行(之二十二) 下一条:歌颂百年成就 喜迎二十大——马院学子新春家乡行(之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