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11月26日下午2:30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景行楼301举办大学生健康人格和心理教育比赛。

教育学院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徐冰,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黄宝,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支部书记于晓娟,以及19级教育学院心联主席李思雨、心联特聘顾问徐静、心联部长陈珊,共6位师生代表担任本次比赛评委。马克思主义学院行政秘书王继云、辅导员黄宝负责比赛组织工作,20级思想政治专业学生参加比赛。


比赛分三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为当代著名作家经典文学中人物性格分析比赛,从《边城》《金锁记》《妻妾成群》三部当代经典小说中现场抽题,运用《社会学》中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进行人物性格分析,选手们的分析展示有理论深度、有情感温度,不仅让同学们对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同时还理解了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超我”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意义。第二部分为自信和交往能力比赛,选手们先后登台展示才艺,现场气氛生动、活跃,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生的才学、自信、活力。第三部分为共情与合作能力比赛,考验选手的交往能力与抗压能力。


按照人物性格分析比赛占比30%,自信和交往能力比赛占比30%,共情与合作能力比赛占比40%,总分排名高低顺序评选出陈安琪、刘骁、王屹等13位同学,分别获得马克思主义学院“最自信的女生”、 “最自信的男生” 、“最具有抗压心理的大学生”三个类别的一二三等奖。
选手们的精彩表现得到评为们的一致好评。同时,评委对选手比赛表现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醒同学们在比赛展示时注重语气、语调和眼神交流,切忌分析空洞,挖掘现实意义。
比赛成功举办提升了同学们的心理素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凸显了高校美育和德育相结合的育人功能。
(撰文:郑亚楠 图片:刘涵 初审:于晓娟 学院审核:高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