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引领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思想引领 >> 正文

阜师学子助力三下乡,商学院“非遗”文化探索团弘扬非遗文化

发布日期:2018-07-19    作者:     来源: 阜阳师范学院商学院    点击:

    7月9日上午,阜阳师范学院2018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西湖校区主楼报告厅隆重举行。7月11日至7月15日,阜阳师范学院商学院“非遗”文化探索团为贯彻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阜阳市三个地方分别开展了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活动。此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对非遗文化进行问卷调查、访问村民、实地参观、与政府领导座谈等方式,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增强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7月11日上午8:00整,探索团全体成员会集于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北门正式启动探索之旅。下午,商学院“非遗”探索团开始了为期五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之旅。在开展实践活动期间,第一天首先来到了颍州区万隆美域工作室探寻“刻铜”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采访了刻铜文化的传承人杜平老师。老师给探索团成员们展示了他自己最为骄傲满意的作品之一,带领探索团成员参观他的工作室,也热情邀请探索团成员亲身感受“刻铜”的工艺流程,使探索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刻铜”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接着,杜平老师带领探索团成员们去参观了收藏在颍东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优秀作品。最后,杜平老师说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刻铜文化极其文化价值,将其发扬光大,并与探索团成员合影留念。

 
    7月12日早上7:30“非遗”探索团成员乘坐公交去到火车站,开始了为期两天的探索之旅——界首彩陶。实践活动的第二天探索团拜访了彩陶老艺人。
    闫玉敏老师的弟子们热情接待了探索团,并带我们参观了彩陶工厂。彩陶厂内部略显简陋,手工艺人制造彩陶的厂房设施简单,没有太多现代化的工具,大部分工艺的过程都靠手工艺人的纯手工制作。探索团成员了解了彩陶从原料“黄胶泥”的加工到拉坯、修坯、上陶衣、刻画、施釉、烧制等制作程序,感受到了彩陶制作的艰难和辛苦以及老师们对彩陶的热爱。

 
    老师们热情建议探索团成员们亲自动手制作彩陶,并且会制作成品赠予探索团。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探索团成员们一起做出了自己的作品,上面签有队员的名字,同时也将对彩陶文化发扬光大的美好祝福寄托在彩陶上送给老师们。 
    在老师们的带领下,队员们深入了解了界首彩陶的发展历史,了解了界首彩陶制作工艺背后的艰辛与汗水。最后探索团成员们与闫老师以及他家人和弟子一起合影,深切感受到老师们对彩陶的热爱和期待。 


    7月14日上午8:30,商学院团总支书记王重光老师带领“非遗”探索团成员乘坐大巴车赴阜南县进行第四天的实地调研,选取“阜南柳编”为探索对象,阜南柳编在2012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阜南柳编继承人王文忠老师也荣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称号。第四天上午探索团来到了华宇工艺品集团有限公司,参观了华宇柳编工艺品展厅。 


    王重光老师和探索团成员们与华宇集团董事长王文忠进行了系统的交谈,阜南柳编传承人王文忠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柳编的发展史,并且得到了王文忠老师对调研问题的耐心解答和对创业的一些指导建议。在访谈过程中,探索团成员们了解到传承人王文忠老师对柳编日后发展的信心和希望。 
    7月15日,探索团成员进行这几天材料总结,并做好对每一项非遗的分析测定,并及时在学院官方公众号以及其他网站进行投稿,积极宣扬非遗文化魅力。
    此次调研活动自7月11日至7月15日为期五天。伟大的时代,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更需要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作基础。置身这个时代,是每一名中华儿女的幸事;建设这个时代,是当代优秀大学生的光荣使命。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出发,牢牢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当好华夏文明的继承弘扬者;踊跃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实践中,当好伟大时代的热情讴歌者;激情吹响先进文化的奋进号角,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传播者;自觉履行服务人民的光荣职责,当好群众文化权益的忠实维护者。
    活动的开展旨在更好地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其社会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力,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也让当代大学生们更好地感知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真诚的希望越来越来多的人能够了解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非遗文化从薪火相传走向发扬光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