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晚,阜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月丽在景行楼401智慧教室做题为《在叙事中寻找自我——全球教育变革中的教师身份建构研究》的“西湖讲坛”讲座。本次讲座由科研处主办,外国语学院协办,一百余名师生线上线下聆听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王月丽副教授指出“教师教育”是我校的一张名牌,而当前全球化教育变革日益加剧,不断挑战教师现有的习惯、信仰与价值观,在教师群体中引发了一种缺乏“本体性安全”的不确定感或存在性焦虑,这给广大(未来)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加剧了其身份危机。
随后,王月丽副教授以问题意识为切入点,指出叙事是一种基于本体论认知的意义表达手段与社会实践,兼具建构性与批判性。叙事赋予教师与自我经历一致的方式理解世界、建立连贯的自我意识与安全感,也为置身教育变革语境中教师的自我赋能及实现个体价值诉求提供了话语路径。继而,王月丽副教授基于学术文献,为听众梳理出教师身份叙事研究的两大研究范式:传记性叙事探究与互动性叙事分析,并对两种研究范式的理论基础、认知前提、核心观点、研究路径、研究价值和局限性进行了详细阐述。
讲座最后,王月丽副教授还指出在后现代社会的全球化教育改革洪流中,教师身份研究既要关注“作为人的教师”的专业发展,更需注重“作为教师的人”的个体内在生命成长。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叙事对揭示教师个体成长历程及其身份协商机制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叙事能够帮助教师表征自我、反映客观现实。因此,教师要积极利用叙事调节或建构自我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在叙事中再生产或批评现有的权力与知识关系,为我国新时代教师教育及专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转载自://www.bandbcoach.com/kyc/info/1029/5517.htm(阜阳师范大学科研处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