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学术活动 -> 正文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过常宝应邀来文学院讲学

来源: 发布日期:2021-05-17 10:03:33 阅读次数:

5月15日,河北大学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过常宝正行楼二楼报告厅应邀给文学院师生开展了一场题为“谁的风景,如此优雅——唐诗解读举例”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院长高群主持。文学院师生300余人听取了讲座。

过常宝担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化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同时他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上古知识、观念与文献系统的生成与发展研究”首席专家。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及唐宋诗词鉴赏。

过常宝例证中国古典诗歌中风景书写有两大主题:一类通过对自然和田园风光的赞美彰显道家的回归意趣;另一类通过漂泊之途的书写,表现诗人迷茫孤独的情怀与人生流离的悲情。并通过“竹林歌啸”、“山涧落花”、“秋野深处”三种视角带领大家进入对三种书写场景和意境的深刻解读。

过常宝通过对王维《竹里馆》《鸟鸣涧》《辛夷坞》三首诗的比较,提出这三首诗的书写意境呈现从“人不知”、“人闲”到“寂无人”渐变,人的形象逐渐退出了自然,人类生命的意义逐渐地消解淡化,最后剩余无尽的空虚。王维在诗歌中通过描绘“彻底的空寂之境”,展现出作品中超越人间经验的孤独召唤与否定主体性的空寂诗境,凸显了现实人类的精神绝境,建构了中国精神史上一个前所未有过的境界。

以唐代另外一位诗人李贺的《南山田中行》为例,过常宝指出这首读从形式到内容都极具陌生感和荒诞感,水塘,虫鸣、山石、稻田、滴泉、鬼火,这些常见的景象在李贺的诗中呈现出无联系,无对比,无依存,无统一的情感基调,书写表现的是一个没有经过组织的世界。时刻彰显着作者随意组合意象却扔掉象征系统的“自在之我”,留给读者的是纯纯自然的本真和诱惑。

过常宝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指出通过敏锐的直观感觉、深刻的表达能力和丰厚的知识沉淀去解读文本总能在某个层面上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表现的人类共同经验,他鼓励师生多阅读,多思考。

王启才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点评,他期待师生们认真阅读,思考学习文本研究的路径,积极拓展研究方法和创新研究思路。

(撰稿:任歆玥 图片:刘远东 学院审核:高群)


Baidu
map